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春到苗山 贵工程赴枪杆岩村开展党建扶活动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2017-05-02

  为贯彻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助力毕节“113攻坚战”,428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赴纳雍县化作苗族彝族乡枪杆岩村开展党建扶贫活动,活动以文艺演出的形式拉开帷幕。此次演出以舞蹈、歌曲、乐器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 

  文艺演出由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纳雍县人民政府主办,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纳雍县化作苗族彝族乡承办。我校院长李奇勇、纪委书记索绍新在学校党委(院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团委等部门相关人员陪同下亲临现场观看并指导;中共纳雍县委副书记何旭,纳雍县委副县长鲍曙光等观看了演出。 

  化作苗族彝族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李刚在文艺演出致辞中说,近年来,枪杆岩村在贵工程的帮扶下,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筹建这支演艺队伍,在此,他代表乡政府及村民感谢贵工程师生为本次演出所做出的贡献,他们为了这次演出,不辞辛劳多次到枪杆岩调研,每次都是悄悄的来培训完学生后又悄悄的走了,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在贵工程艺术学院师生的精心指导下,群众从农民变成了艺人,从田间走上了舞台。 

  本台演出的节目大多是我校艺术学院师生经过多次来回采风、挖掘和创造出来的,有的是对当地原创作品的深入加工;有的是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和乡土文化特色独自创作的原创作品。 

  节目《花满坡》是根据纳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山珠作为元素改编的。《花满坡》是一种既有滚山珠元素,又具有艺术性的一种民族民间类型的舞蹈,特点鲜明;《红军情》是根据罗炳辉将军与人民军民鱼水情的故事编创的,身临其境地展现了红军在这里的历史故事,充分反映了苗族同胞与红军的军民鱼水情;由村民演唱、我校舞蹈团表演的情景歌舞《苗寨欢歌》,再现了苗族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由我校和枪杆岩小学芦笙团队合作表演的《勾脚芦笙舞》,动作古朴,刚柔相济,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技巧艺术为一体。     

  最后,演出在歌舞《美丽枪杆岩》中落下帷幕。《美丽枪杆岩》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现代生活的气息;既具有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又融合了高雅的交响音乐的艺术形式,是我校艺术学院院长周正军的原创作品,描绘了现代苗族村寨时尚的现代生活画卷。 

  此次演出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更是得到了当地村民的高度赞扬,是我校艺术学院师生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为当地精准扶贫工作所做的努力,演出节目精致,既体现了民族性、艺术性,也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性。 

  据这次演出的总导演、艺术学院杨嵩老师介绍,这次演出是根据当地民俗文化和民俗音乐元素创作的脚本,将当地鲜明的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融合在每个节目中,表达了贵工程师生对枪杆岩村民深深的祝福和祝愿。 

  演出之后,大家参观了“醉美枪杆岩”——贵工程党建扶贫专题美展,这是贵工程艺术学院师生通过多次采风,以当地民风、民俗、艺术文化和红色文化为题材创作的原创作品,作品近60幅。 

  据悉,为响应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和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目标,精准扶贫是当前帮助贫困地区和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科学方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面对脱贫攻坚任务,贵工程党委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建立一人驻村,全校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学校还帮助建立枪杆岩村专题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青春绿动·助推脱贫”众筹义务植树示范活动和文艺下乡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枪杆岩村本地区优势,紧紧抓住建设美丽乡村不动摇,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红色民族旅游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积极服务毕节试验区建设。 

   

  演出现场(一) 

   

  演出现场(二) 

   

  演出现场(三) 

   

  演出现场(四) 

   

  演出现场(五) 

   

  演出现场(六) 

   

  演出现场(七) 

   

  演出现场(八) 

   

  演出现场(九) 

   

  演出现场(十) 

   

  演出现场(十一) 

   

  演出现场(十二) 

   

  演出现场(十三) 

   

  演出结束时,李奇勇院长慰问演职人员 

   

  李奇勇院长与演职人员合影(一) 

   

  李奇勇院长与演职人员合影(二) 

   

  艺术学院杨波老师向李奇勇院长介绍党建扶贫专题美展情况 

   

  李奇勇院长与学校老师合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