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创新”助推重庆打造内陆国际会展名城

   两江新区    2020-06-16

  根据中国国家商务部的预测,到2022年,中国会展经济创造的直接经济产值将达到万亿,按照经济学界对于会展经济带动其它产业产值1:9效应的界定,会展经济将跻身我国支柱产业行列。“我们重庆已经走在了打造内陆国际会展名城的道路上,相信通过创新驱动,会展将对重庆经济的带动和城市名片的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重庆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主任熊林说。

  经济播种机,重庆会展经济高速度发展

  《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9》对重庆、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在会展发展中的表现和优势给予了肯定。

  事实上重庆近年来在会展行业交出的答卷是让人侧目的。首先是场馆面积,目前重庆已建成6大会展场馆,展场总面积达到约50万平方米,规模位列全国第三。重庆会展业也已从单一围绕会议发展到“会展经济”的多层次结构。

  其次是对经济的拉动数据增长率,2015年,重庆各类展会活动直接收入108.3亿元,拉动消费974.7亿元;到了2019年,重庆各类展会活动直接收入213.8亿元,拉动消费1924.2亿元,同比增长97.4%,为全市商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化宣传队,会展正成为重庆名片

  重庆多位领导在谈到重庆会展的发展时,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会展对重庆“国际化”的助推。事实上,通过2018和2019两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举办,会展正在逐渐成为重庆的城市名片,实现重庆的国际化城市营销战略。

  经过重庆会展从业者多年不懈的努力,重庆的展会品牌和影响力呈现出规格层次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数量频次越来越密集等特点,多个展会的品牌已初步打响。

  2019年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悦来国际会展城举行。95个国家和地区、7800家企业、近7万名境内外政商学界嘉宾到场,共签约271个国内外项目,总额5497.8亿元。

  同年8月26日,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来自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重要嘉宾参会,8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签约项目530个、总投资8169亿元。

  除了西洽会、智博会,近年来重庆还接连举办了市长顾问团年会、亚太零售商大会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展会,引进了药机展、药交会、全国糖酒会等一批带动效应大的知名品牌展会,有效带动了重庆经济发展,同时也成为了重庆城市营销的一张靓丽名片。

  “创新”助力内陆国际会展名城打造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19年4月公布的《重庆市会展业创新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就提出,到2020年,重庆将打造成为功能齐备、发展均衡的内陆会展名城,拥有一批辐射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端会展品牌和会议论坛项目。届时,重庆展出总面积将达到1100平方米,展览业直接收入达到240亿元,拉动全市消费额超2000亿元。

  同年10月,重庆市印发《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也把发挥会展桥梁作用,打造内陆国际会展名城,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

  2019年12月24日,重庆市政府又下发《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实施国际会展提升工程,通过培育引进国际展会、积极承办国际赛事、打造特色消费节庆活动,不断扩大展会对消费的带动作用。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张智奎表示,会展业作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服务行业,具有综合性、带动性、高效性、聚集性、互动性等多重效应。重庆正大力实施会展业创新提升行动计划,促进重庆会展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全面提升会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助力重庆建成内陆国际会展名城。不得不承认,在重庆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同时,国内其它城市也在加码竞争,那么重庆会展如何能够实现差异化突围呢?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薛利坚定的用“创新”两个字来回答。“会展是朝阳经济,但也将会是竞争白热化的产业,在区位口岸,经济总量,资源配比,城市影响力等方面都不具备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靠比别人更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宋薛利说,创新已经根植于重庆、两江和悦来的骨髓和基因里,这次创新者大会,他们更是希望通过围绕会展业的新生态、新思维、新模式、新渠道、新资源、新手段、新技术、新合作进行分享探讨,涉及会展企业、会展场馆、趋势预测、跨界合作、技术应用等各个层面,“我们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创新者大会上的各路大神们帮助我们打通‘任督二脉’,帮助我们在今后的会展服务,场馆运营等领域中能够出新制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