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重庆三峡学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7-24

  ※学校概况
  重庆三峡学院始建于1956年,现坐落于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庆市万州区,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0643)。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历经60余年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以文、工为主,理、管、经、法、艺、教、农等9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重庆市首所倡导“绿色教育理念”、力推“绿色教育产教融合”的本科高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
  学科平台
  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土木水利硕士、旅游管理硕士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6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获批“智慧生态旅游”“智慧农业”等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项目2项、市级科研创新团队8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平台,将有力推动学校的转型发展。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1120余名教职工。巴渝学者4人,高级职称380余人,博士学位25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50余人。建有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有中国工程院毛二可院士,波兰亚努什、莱谢克院士,香港城市大学王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团队20余个。教师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近10年来,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部市级科研项目7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00余篇,三大检索文章800余篇,CSSCI、CSCD期刊论文1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90余部;获批国家专利30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办有《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何其芳研究》等学术刊物。
  人才培养
  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重庆市特色专业9个,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近3年来,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三大检索及CSSCI、CSCD期刊论文80余篇;获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40余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省部(市)级学科竞赛奖60余项。
  ※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上述条件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报名流程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1.网上预报名时间预计为2019年9月底,每天9:00—22:00;网上报名时间预计为2019年10月中旬至10月底,每天9:00—22:00。
  2.考生报名前需仔细阅读《教育部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因考生本人不符合报考条件等因素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二、现场确认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现场确认时间地点请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及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网(重庆教育考试院网址:http://www.cqksy.cn/site/index.html)。
  2.考生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5.招生单位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6.考生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7.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考试流程
  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时间、地点
  时间:具体以教育部下达的考试时间为准。
  地点:由报考点安排
  二、初试科目
  请关注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处网站http://www.sanxiau.edu.cn/yjsy/招生信息栏。
  三、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四、复试
  复试时间、地点由我校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请关注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处网站http://www.sanxiau.edu.cn/yjsy/招生信息栏。复试时考生因相关资格审核不合格将不予录取。
  五、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将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不合格者,学校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重庆市及学校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学制、学费和住宿费标准
  1.学制。3年。
  2.学费。目前执行学费标准:学术学位,7000元/年;专业学位,9000元/年。若有变化,以重庆市物价局核定金额为准。
  3.住宿费。按照学校当年住宿费收费标准执行。
  ※录取
  我校将根据考生的初试及复试成绩、政治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报考资格、复试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已毕业者将追回学历证书并取消其学位。
  ※奖助政策
  被我校录取、按时报到并注册学籍的全日制研究生可享受新生奖学金:

  为确保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展示研究生才能,我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设立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科研成果奖励、高水平学科竞赛奖励、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考博奖等奖学金,此外还设立有研究生“三助”岗位(助管/助教/助研)、科研创新项目资助、临时困难补助、生源地贷款等多项助学通道。具体资助对象、条件、金额等内容请参见学校相关政策文件。最后执行以正式下发的文件为准。
  ※其它事项
  1.准考证由考生自行在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
  2.考生可以从我校研究生处招生信息栏下载2020年专业目录信息及考试大纲信息。
  3.我校将在网上及时发布招生信息,请考生在报名、初试、复试、录取等阶段前随时上网查询相关信息(网址:http://www.sanxiau.edu.cn/yjsy/),也可与各招生学院联系咨询。
  特别提醒:本招生简章未尽事宜请以国家及重庆市相关文件为准。
  单位代码:10643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
  邮政编码:404100
  联系部门: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处研招办
  电话:023-58105711
  网址:http://www.sanxiau.edu.cn/yjsy/
  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由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没有委托任何其他机构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请不要向其他机构和个人打款,谨防上当!

  附: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