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长江师范学院多措并举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2020-10-20 11:32:00
长江师范学院

  职称制度改革是激发高校办学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自职称评审权下放以来,长江师范学院结合学校发展定位,贯彻落实“放管服”总体要求,改进职称评审办法,以完善分类管理、科学评价为方向,科学布局和细化分类评价标准,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统筹不同系列职称差异,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相对稳定、规范、公开、透明的职称评审制度。

  一是构建职称评价新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严格遵循上级文件的制度设计和工作规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立足办学实际,分别对《职称评审办法》和《职称申报条件》进行了修订和设计,其中《职称申报条件》中包含了《教师系列职称申报条件》(内含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辅导员职称申报条件》《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申报条件》《教育系统研究系列职称申报条件》和《实验技术系列职称申报条件》,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2+5”职称评价体系。

  二是压实职称工作主体责任。通过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 提升责任主体行动的规范性与权威性,即校内由谁对职称评审标准制定、程序再造以及评审实施负责。详细、科学地规定了责任主体的权责范围,除建立职称评审组织机构外, 进一步将职称领导小组的定位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再次强化了二级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材料审核和资格审核的主体责任,在院级审核和校级职能部门审核环节之间建立了相应的平衡与制约机制, 形成了动态的平衡状态。

  三是强化评审过程规范。通过“二级单位推荐小组审查申报材料,党组织考核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及学术道德,学术分委员会评议学术水平和实际贡献,党政联席会综合审核评议结果”这“四个步骤”来进一步优化二级单位的推荐环节,重点突出党的引领作用,凸显党管人才;通过二级单位审核到教务处和科研处等业绩审核部门的“双向循环”审核,确保申报人材料的真实性和申报资格;通过二级单位审核、相关职能部门复审、学科评议组推荐、评委会评审四个审核环节,体现学校对人才职业道德、创新能力、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评价的科学、公平和公正,切实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通过5次公示环节,加强了评审的公开透明和群众监督力度,为教师职称评审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四是推进职称评价分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印发后,高校教师“分类评价、分类管理”成为评价与考核的重要准则。学校职称评审文件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科门类分类、岗位类型分类、特殊群体分类和申报条件分类原则,对辅导员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师单列职称指标、单设评审条件、单独评审,对思政课教师单列指标、单独评审,重点突出分类评价、分类管理。同时,学校本身是一个内部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群体,兼具学科、系列、岗位类型方面的差异,在评审标准方面,对外国语言文学单设评审条件,就是对学科差异和特殊性进行了综合考量而设定的,既有科学性又兼具适切性。

  五是弹性设置申报条件。通过等值替换模式对教学和科研业绩条件进行了弹性设置。对不同类别的教学、科研成果或业绩指标进行价值估算,建立彼此之间的等值关联,进而可相互进行等值替换。这种模式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业绩指标进行等值关联,使评价更具灵活性,使教师的科研能力或业绩不因某一方面的僵化限定而被全盘否定。同时还提出了在核定申报资格时,可进行成果抵换的办法。

  六是打通职称直升通道。根据《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的指导性意见,学校提出了破格学历、任职年限、职称层级、教学科研条件,直接申报正高级职称的条款,加强了“破格式”评审制度的设计。

  七是细化评审投票规则。评审过程中的票决全部采取实名制投票,一方面提高参评人对投票机制公正性的信任度,进而提升投票人的秉公投票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实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另一方面,在每个阶段的票决过程中,要求根据投票结果和申报人的教学、科研能力水平,按照申报类型分别排序,通过细化投票结果,进一步强调优中选优原则。

  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充分体现了学科门类分类、岗位类型分类、特殊群体分类和申报条件分类原则,充分体现了对与重庆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对接成果的重视,项目论文之外,将知识产权、应用对策、横向项目、创作作品、艺术展演、重大赛事等等列入职称条件。此次灵活多样、非一刀切的做法,让教师们感受到了人性化关爱,看到了自身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更多选择性和可能性,指向性也更为明确,激发了教师学术生产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051140535 2020-07-16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