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从“城管现象”看“重庆经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四赴东北开展示范授课的真相探究
2021-03-19 16:03:00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2020年12月26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陶学梅受邀赴哈尔滨进行示范授课此次赴哈,已经是继11月6日她和学校王爽、张译老师一起赴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课程思政示范授课以来,她和她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第四次受邀赴东北进行示范授课。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进行了近十次课程思政的教学交流

  50天,四赴东北,示范授课听众涵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数十家高职院校近千名教师,四趟行程所蕴含的重庆经验”“城管现象”或许值得关注和思考。

  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走进他们全力推进、全员践行课程思政的高职教育改革实践中。

  管理者说——整体设计思路清晰 部门职责明确

  自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提出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之后,学校于2017年初即出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课程教育的实施意见》,规划用两年时间,按照探索、试点、推广、示范步骤,实现全部教师全部课程践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随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出台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课程思政提质效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晰了整体推进思路党委统一领导下,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学生处、二级学院等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全力推进2019年春季实现了全部教师、全部课程践行教学改革。在基础上,全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构建起专业-课程-课堂-教师-学生五位一体,涵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微课等资源类型的立体化、可视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建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万条,在历次教学交流中得到同类院校的高度认同,直接被数所高职院校所借鉴采用一批实践效果突出的课程和教师分别确定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示范教师,开展全校示范授课近10场,课程思政教学交流成为学校教研教改常态工作

  教育者说——各类课程分类推进,专业育人特点分明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在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下,各个专业、各类课程科学定位育人目标,挖掘梳理育人内涵,并集成为每个专业的“专业育人元素集”。各类课程的老师们是这样评价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

  公共基础课程——

  《中国文化概论》主讲教师唐玉:经过教学团队探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确定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导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专业,因材施教”的育人目标定位,逐渐形成了课内外“理论知识+实践探讨”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为学生插簪、戴冠,学生们用一场汉式成人礼见证自己的青春;放假回家,学生们通过3分钟视频制作,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实验班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策划完成“一服一礼一课堂”活动,将传统服饰文化、传统礼仪文化结合专业特色策划出传统婚礼……点点滴滴,课内课外,传统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

  《实用英语》主讲教师王爽:通识教育的本质是“全人教育”,因此语言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战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根据教学主题,通过案例引入、小组汇报、头脑风暴、 文化快车、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将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中国外交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润物无声地融入语言教学。

  通过不断地摸索中,《实用英语》课程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体化思政融入路径,即教学内容、专业特征、自身经历“三融合”、教师、学生、课内、课外“四联动”和听、说、读、写、译“五层次”,分别从职业教育特点维度,对象和时间维度,语言教学的维度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

  专业教育课程——

  《殡葬心理分析》主讲教师任俊圣试着从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一名教师的视角来看学校课程思政组织与推进。学校出台的一系列制度看,课程思政从标注引号的“课程思政”到去掉引号的课程思政,实际上体现的是学校课程思政组织的一种成熟化,由试点性、先行性的探索改革到自然态的教学学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既是党委的新时代决策,同时也是全校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情境诉求。我们之前的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盐味”稍淡,课程思政建设给各类课程“加盐”。“加盐”的方式方法,我们一直在探索、调试,我们的目标是恰到好处“不咸不淡”。我们课程团队在探讨交流时,有一位老师说:“任何食物,只要你意识到盐味,那一定是咸了或淡了,好厨师不会让你意识到“盐”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亦然”。

  就《殡葬心理分析》课程而言,我从未在课程上要求或者引导学生去“抓握”课程思政,但课程思政一直在“殡葬心理分析”的过程之中。殡葬专业及这门课程的“立德”是“生者慰藉”,“树人”是对殡葬活动的“我懂我能”。宁可说,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不如说,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不分你我;宁可说,专业课中“加了盐”,不如说,学生——食客们已“忘盐”。

  实践类课程——

  《民航服务礼仪》主讲教师张:作为一名空中乘务专业的教师,我的课程有幸认定为学校的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我根据专业特点课程育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案例教学法”,将民航职业中大量的英雄人物历史事件引入到教学中,结合课程知识点激发学生进行广泛探讨学习。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专业课课程的教学中所带来的正向效益。例如,当我生动的案例来向学生阐释“民航的许多相关规定都是民航先烈们用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学生们在学习民航规定时就表现出来了比往常更强烈的学习意愿及深深的责任感。

  受教育者说——课堂教学注重实践,育人成效得以凸显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一直以为传统文化离我们很遥远,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刷新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老师安排的每一次活动都让我们惊喜不已,很愿意去参加。通过课程学习,我惊奇地发现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每个角落,需要我们去发掘美,感受美。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喜欢《实用英语》课程,尤其是在学习AI(人工智能)这个主题时,看到老师引用的视频居然是分拣快递的“小黄人”,一刻太惊喜了,一下激发了我学习专业的热情与自豪,感受到了所学专业的价值所在,觉得自己被社会所需要

  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殡葬心理分析》这门课程的最大收获是,让我明白了:“能力”还应该是思维上的,“技术”还包括心理上的。社会上殡葬行业有许多误解,甚至是歧视,这门课程教我们如何澄清误解、面对并应对歧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殡葬活动为什么能够慰藉生者”。我们都期待下一次课,因为,上课的感觉非常好,然后,就是感觉很充实,发现每节课都会懂得一些道理,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技术技能是必须的,但我们更需要人生理想和职业追求”。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深深地记得,学校学习《老年健康照护》这门课程,老师讲到安宁照护时说的一句话:死亡和出生一样,都是人生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不过,一个是迎接,一个是送别。当时的自己没有想到,毕业后的我会在一直在安宁疗护区工作,一直在默默地“送别”。 在工作中,我牢记走入学校第一堂课上老师对我们说的,敏锐地感知,客观地判断,深切地感受。面对临终老人的无助与渴望,我多次用自己的双手缓解他们的痛苦,换来临终的安详。在全国第五届养老服务行业陆家嘴峰会上我有幸作为主讲嘉宾作了“我们的安宁之路”的主题发言。“送别”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我为我的职业自豪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学习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多惊喜。本来以为学习数据是很枯燥的事情,哪知老师很巧妙地设计了“习大大去哪儿了”这样一个主题,通过记录习总书记扶贫足迹,数据查询描述得生动形象,学习起来非常有趣。同时也通过这些数据,让我更加深刻了解到国家扶贫政策,更懂得珍惜生活。

  正如学校一名普通教师所言,课程思政理念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实际上,这种理念或其立德树人的目标,一直溶解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无确切的起点,也必将持续存在。纵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践行课程思政的步伐,无论是思路的设计,还是体系的构建以及成效的凸显,都体现出学校职业教育育人使命上一直坚守的城管态度立德树人,育德技双馨职教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