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西南大学: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缙云山下的“双一流”花园式名校(附历年高考各省投档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4-03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来源:西南大学官网

  西南大学历经川东师范学堂、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到至今合并的西南大学百余年来,荆棘载途,数代西南大学人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西大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名单,实力不可小觑。

  

  来源:西南大学官网

  一、学科实力

  西南大学建有北碚校区、荣昌校区、西塔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据统计,西南大学设有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37个,31个直属院系,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全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品牌专业12个,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重庆市特色专业37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7个,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

  

  

  

  

  二、师资队伍

  西南大学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构建核心价值教育体系”,开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新局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资深教授1人。

  目前,西南大学现有专任教师3091人,其中教授655人、副教授1198人,博士生导师491人、硕士生导师1576人。

  学校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有力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81人,占 60.8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34人,占69.04%;45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2010人,占65.02%。

  同时,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2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8个。

  

  来源:西南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三、历年投档线

  近几年,西南大学实行的是按专业和学科大类相结合的招生模式。2020年学校的招生计划还未公布,但可以参考往年的计划人数。据了解,2018、2019年西南大学计划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人数均为3300。据西南大学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

  为方便考生和家长了解西南大学的录取情况。在此,中国教育在线为大家总结了近三年西南大学在各省的投档线。

   

  

  四、就业情况

  西南大学2019届毕业生已就业人数共11528人,本科生8215人,总体就业率达到了88.11%,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09%,西南区域生源54.23%。

  从地域分布来看,从区域分布来看:西南区域生源为主(54.23%),渤海区域(12.33%)和中原区域(11.62%)生源次之。2019届毕业生就业地域覆盖“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所涉省份,在渝就业比例29.29%。

    

  来源:西南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2019届赴重点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教育领域从事教学人员;其次毕业生流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就业的占比也相对较高。

  

  来源:西南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参考资料:西南大学官方网站统计资料、西南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南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等

  本文数据为中国教育在线手工采集,如有纰漏,请联系我们。

  中国教育在线重庆站 编辑:陈媛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