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一生只想结几个瓜--吴明珠院士传记在西南大学首发

   西南大学    2018-04-18

  4月18日,西南大学举行首届校园开放日活动,活动当天学校还举行了《吴明珠传》首发仪式暨吴明珠院士赠书仪式。


  吴明珠院士1953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前身之一的西南农学院,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同年级同学,我国著名园艺学家。她也是我国第一批奔赴新疆、献身中国边疆园艺事业的女科学家。她在新疆、海南岛两地南繁北育六十年,育成了"红心脆"、"含笑"、"皇后"、"芙蓉"、"郁金"等甜瓜新品种和早佳西瓜(84-24)等西瓜新品种,为发展新疆的瓜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58年,她最早开始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资源,并在此后逐步建立了甜瓜育种和无土栽培的技术创新体系。曾获全国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吴明珠传》首发仪式暨吴明珠院士赠书仪式由西南大学副校长丁忠民主持。88岁高龄的吴明珠院士亲临现场并发言,著名蚕学家向仲怀院士和中国工程院二局领导、新疆农科院领导、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分别致辞,《吴明珠传》作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陶红教授在仪式上介绍了该书写作情况。
  吴明珠院士在会上作简短发言,她说:只要我认为是好的事情,我就会努力地去完成!年轻朋友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只要坚持,任何奇迹都可以创造!我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点成就,是党培养了我,是学校哺育了我,使我能够一辈子专心从事园艺工作,这既是我的职责,也是祖国的需要,更是我的光荣!其实,在新疆,像我一样的科技工作者,有千千万万,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工作在农业第一线,工作在田间地头,我只是沧海一粟中的一滴水!
  吴明珠说,做这本传记,主要目的就是反映在五十年代,国家建设的火热年代,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逐渐锻炼和成长为一名边疆农业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的心路历程。我希望今天的广大学生,能够继续发扬这种奋发建设我们祖国的精神,在校努力学习,毕业后勤奋工作,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党,对得起我们的时代!
  吴明珠说,我的特点就是,只要我认为是好的事情,我就会努力地去完成!我觉得要把瓜弄成什么形状,什么味道,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遇到任何困难,我都不会屈服和改变!我想告诉年轻朋友们:坚定自己的理想,努力脚踏实地干下去!只要坚持,任何奇迹都可以创造!
  校长张卫国表示,要向吴明珠院士学习!不忘初心,坚持理想!
  "她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最初的理想,将青春和才华都奉献了戈壁。荒漠的孤独和险恶从来没有击退她的追求,维吾尔族人民为之动容,亲切地称她为"阿依木汗"(意思是月亮姑娘),夸她有金子般的心肠。恰好她所言:"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西南大学张卫国校长在会上讲话,号召全校师生向吴明珠院士学习,希望所有西大人学习她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的情怀,学习她不畏艰险、勇追梦想的毅力,学习她不图名利、只为人民的境界!


  展开"戈壁滩上的明珠"感动人生
  《吴明珠传》共分为九个章节,从吴明珠院士的家庭环境、教育经历方面讲起,到鄯善戈壁、"南繁"基地的艰苦工作历程,再到吴明珠最终打造中国西甜瓜产业体系,完整叙述、详细介绍了吴明珠院士辉煌的一生。
  陶红教授受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编委会和西南大学所托撰写此书,历尽五年时间,收集和梳理吴院士的学术论文、个人档案、各个时期照片、对吴院士的新闻报道、吴院士学习、工作的学校和单位的相关历史资料,走访吐鲁番、库尔勒大漠、鄯善戈壁、南繁育种基地等吴明珠当年学习工作过的地方,还采访了吴院士的老领导、子女、老同学、老同事等人,整理采访录音、弥补资料的空缺,将它们编册成书。


  菁菁学子,母校情长
  传记一开始,便摘录了吴院士在《我的奋斗》中的一段话:"西南农学院是西南地区第一所农业大学,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校的几件事:实干、用所学专业为建设新中国服务、立志建设新疆、入党宣誓……"一位参加赠书仪式的学校领导说道:"吴院士对她的母校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有很深的情节。这里是吴院士菁菁学子年华初绽的地方、是吴院士梦想起航的地方、是吴院士一生农学成就积淀的地方。吴院士因西南农学院而自豪,西南农学院因吴院士而骄傲。"
  瓜种虽小,承载万千
  吴院士一生中最灿烂的岁月,也是传记中最突出描写的经历,就是"南繁北育"这一段。1955年,在吴明珠的软磨硬泡下,党组织终于批准她去新疆、去最基层工作,最后落户鄯善农技站。书中写道:"为了收集和整理散落的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吴明珠一个南方小女子,和男技术员一起,带着一壶水、一块囊、一袋盐,顶着风沙烈日,走遍了吐鲁番地区的3个县的300多个生产队,一块瓜地、一块瓜地调查收集,花费三年多时间,整理出44个地方品种,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资源,是这些独特的种质资源,获得新生,重放异彩,有的成为最佳的育种亲本。也奠定了吴明珠培育出一个又一个的新品种优质甜瓜和西瓜的基础。"
  1973年,43岁吴明珠为了加快培育瓜种的步伐,无问西东,又奔向还是一片蛮荒的海南崖城。当年跟随吴院士工作的一位学生,现今已是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的冯炯鑫回忆道:"条件非常艰苦,周边是杂草丛生的荒地,简陋的干打垒房作为住宿,没有瓜果蔬菜肉食,没有厕所和洗浴的地方……"而正是在这种南繁北育的辛苦中,吴院士才育成了"红心脆"、"含笑"、"皇后"、"芙蓉"、"郁金"等甜瓜新品种和早佳西瓜(84-24)等西瓜新品种,为发展新疆的瓜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些贡献中,最被人称道的就是早佳西瓜--即84-24西瓜品种。有很多人吃过84-24,却不知它背后的故事。84-24的培育过程非常的复杂和漫长,书写下来也让人觉得晦涩难懂,此次《吴明珠传》以一种详尽细致的笔法首次披露了这一艰难的过程:84-24,其父本为国内首次应用原生态、远地域的五个不同生态型亲本复合杂交,并进行钴60?射线诱变处理,其杂交后代西瓜品种综合性形状优势父本的选育时间达20年之久,其母本的选育时间也达八年之久。仅仅截止到2007年,84-24累计推广面积就已经达到了342.94万亩,产生总经济效益148.46万元,新增经济效益72.02亿元。一位中国工程院的领导在讲话时感慨道:"作为84-24的培育者,吴明珠院士和她的团队却毫无保留地将每年带来的巨额利润奉献给社会,依旧兢兢业业、勤勤俭俭地工作在育瓜第一线上,这种精神,实在令我们感到赞叹!"
  默默支持,感人至深
  本书的作者陶红教授在发言中提到:"……最感动我,除了吴院士的功绩和精神,还有家庭对于吴明珠院士的支持。吴院士的父母、丈夫、子女等等都为她的成功默默做出了贡献。父母支持她一往无前、服务国家人民,帮她照顾家庭和孩子,尤其值得一提的吴院士的丈夫杨其祐先生。"《吴明珠传》中写道:"杨其祐师从我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蔡旭,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北京农业大学小麦专业的研究生……华北平原才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新疆产不出小麦……杨其祐是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来支持吴明珠……这位一诺千金的小伙子,就这样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与吴明珠共同的理想,在新疆默默地奉献了他的一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