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书院在移通学院的复兴

   中国教育在线    2015-05-21


菩提书院

  短短几年时间,移通学院便建成了8个书院,且分别取了意义深远的名字,如禅修书院、爱莲书院、廊桥书院、菩提书院等。作为古代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组织形式,书院曾经与官学在彼兴此衰、彼衰此兴下不断交替发展,直至清末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为此,胡适先生无不痛心地说:“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了。”古代书院为中国的学术思想、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近些年,一些民间有识之士为秉承古代书院精神,发扬书院传统文化,开始在全国各地参照古代书院的形式兴建书院。如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创办了万松浦书院、独立学者蒋庆则把自己创办的书院取名为阳明精舍、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创办了白鹿书院等。但在同一所大学里,耗资建设8栋风格各异、功能多样的书院,在全国恐怕也只此一所。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按照西方现代大学的组织制度移植而来的,毫无疑问带着很强的西方大学的烙印。著名教育家、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讲:“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一事”。梅贻琦提到的精神,就是中国深厚的五千年源源不断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大学的根基在于它的民族文化特性,在于它独特的大学精神。因而中国的现代大学应该与中国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深深扎根在本民族的土壤中,培植中国大学鲜明的内涵。曾经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艾略特曾明确表示: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从本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学院彭鸿斌董事长曾经和来访的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说:“中国的教育系统有问题,培养的学生也有问题。移通学院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但是我们的起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学校要成功,首先是一所中国的大学,而不是美国的大学,英国的大学,不是德国的大学,它将来想要更成功,还是要面向世界培养人才”,“我们心目中的大学,应该是传统的、当下的、本土的、开放的、本地的、首先给社区和城市带来价值的,进而才可能是面向世界的”。

  中国古代的书院建设,萌芽于唐末,推行与五代,至宋朝大盛。在唐末五代时,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官府完全没有精力和资金兴办官学。因而地方上一些有道德的知识分子---贤士大夫选择风景秀丽、有山有水的地方盖起了房屋,聚徒讲学,取名书院。宋初平定动乱后,政府当局对各地书院予以褒奖,于是遍布全国,著名的书院有石鼓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及白鹿书院等。书院的主持人多是当时硕学大师,是书院的灵魂与领袖人物,也称“山长”。书院教学内容一般根据主持人的学术思想、渊源来确定,经史子集无不包含,以道而不是以术为中心设置教学内容。钱穆曾说:“中国宋代的书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现代的大学教育是课程中心的。”


爱莲书院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其实质就是书院文化与精神,它是独立的、开放的、自由的和包容的。书院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以自学、独立研究为主,师生共同起居,言传身教,悠游山水,质疑问难,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学术上注重不同学派的会讲,提倡兼容并蓄、自由讲学。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也说,书院“一来是师生感情甚笃,二来是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来课程简而研讨周,可以优游暇豫,玩索有得”。教学内容上重“道”轻“器”,关注人的品格和心灵,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江西学者李才栋认为:“这种教育解决的是生命安顿的基本问题, 是中国近古以来教育史的精华。” 这正是中国现代大学需要汲取的书院思想精华,是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精神相通之处,也是爱因斯坦所理解的:“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学院2014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以‘完整的人’为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交流能力、批判思维、勇于质疑、专业创造、多学科融合、国际视野和多元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未来社会中坚层的领导者。”为对应这一历史性的人才培养定位,对学院实行了多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大幅度降低学时学分,删减烦冗课程,增加了34个学分的通识课,包括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等六大板块14门必修、14门选修课程。“希望我们的学生有专业背景,可以理解和管理本专业的人才,但是具有综合的领袖才能——完整的人。”彭鸿斌董事长在学院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心目中的大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就不可能有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能称之为大学。”

  哈佛校长陆登庭在北大讲演时所说的一句话激起了长久的掌声:“大学帮助学生寻求实用和令人满意的职业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的杰出性是无法用美元和人民币来衡量的。最好的教育不仅使我们在自己的专业中提高生产力,而且是使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善的人。它帮助我们的科学家欣赏艺术,艺术家欣赏科学,它帮助我们看到用其他方法无法掌握的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它使我们作为个人和我们社区的成员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际上,陆登庭所强调和提倡的教育,就是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重道而不重器。在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前沿阵地---远景学院,同样能找到传承古代书院精神的影子:通识教育、师生同住、质疑问难、课堂报告、学做菜肴、学术讨论、艺术表演、竞技体育和志愿者服务等。

  说到开放、自由精神,古代书院相比现代大学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宋代书院有“会讲”和“讲会”制度,所谓“‘会讲’系学术聚会、学术讨论或会同讲学等活动,而‘讲会’乃学术组织、学术团体,故有‘联讲会’说”。朱熹主持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时,成为白鹿洞书院发展的顶峰时期,首创讲会制度,曾极力邀请一直强烈反对自己学术思想的陆象山儒学大师来“会讲”,为不同学派同在一个书院讲学树立了典范。著名的虞山书院也有“虞山会讲,来者一不拘”的规定。书院上课时,不同于现代大学固定的班级、人数等形式。学者李才栋在他的专著《中国书院研究》中写道:“陆游《南唐书》所载:‘生徒各执疑难,问辩蜂起,弼应声解说’,其所指固然有学徒出题,问难的因素。然而,朱弼却是在‘生徒环立’的情况下‘应声解说’。可见,在这儿教师面对的是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同一内容的说教和答疑。这种方法更加自由和灵活,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校举办了近5年的“名人大讲坛”,至今已有近100讲,其实质就是古代书院“会讲”制度的延伸,继承了书院的“开放、自由精神”,不拘一格邀请全国各地学术观点相左的著名专家、学者来讲座,如童大焕、张刚峰、黄亚洲等,让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或现象,不受任何拘束,逐步培养和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名家大讲坛是学校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的精神宝库,是传承古代书院文化和精神的高地。

  曾经彭鸿斌董事长要求学校领导主动联系美国深泉学院参观学习。深泉学院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沙漠深处的一片小绿洲中,1917年创办,每年招收极少数学生,学制两年。它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一边劳动放牧,挤奶、屠宰牲畜等,学生自行解决食物问题,一边强化学术训练,其毕业生大部分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如哈佛、耶鲁等,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后来因为深泉学院拒绝接待,只好遗憾放弃。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书院教育中,半日劳动半日学习已经非常寻常。很多书院历经多年发展,在学生徒有一定规模以后,政府通常会赐予一定的田产以示褒奖,但更多的是书院建设者自己出资购买田产,种植农作物,保障书院有一定的粮食和经济来源。当时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大量生徒聚集在一起求学苦读,其粮食保障成为最大的难题。因此,书院购置、拥有一定的田产后,要求生徒半天劳动甚至整个白天劳动、晚上才能学习,这种师生同劳动同生活,有苦有乐,在解决了粮食的后顾之忧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生徒们吃苦耐劳、热爱生活的品质,而且强健了体魄,强化了师生关系。

  两年前,学校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校在校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富裕,即使来自农村,也有很多学生不会劳动了,更不用说来自城镇的学生。好些学生明显“四肢不勤”,严重的“五谷不分”。因而,在学校读者公园,禅修书院旁边,建设有一个农场和一个枇杷果树园,学生课余可以在农场、果园里劳动,如种植水稻、管理果树等,还有一个养殖场,可以养鸡、养猪、养兔子。这个农场采用生态循环的模式,比如说把动物粪便变成沼气,沼渣是有机肥料。在收获的季节,学生可以免费吃到自己种养的农产品或肉食。通过农场和种植场的劳动,恢复学生们的劳动能力,体认成果的来之不易。

  “这种探索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开启另外一种学校形式——它基本上不是纯学术的,也不是纯技术的。校园里可以尝试用西方的文理制、州立制或者是私立制等等,跟中国的处在末端的本科结合。”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来学校参观后感慨说。学校继承、发扬古代书院文化传统和精神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把中国书院传统与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形成有机的融合,正不断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其实,早在清末明初,中国古代书院广博而极具人文色彩的情怀牵引了不少有识之士(如章太炎、蔡元培、梅贻琦、梁启超、胡适之等)在积极引进西学的同时,希望借传统书院精神来补救“西学东渐”而形成的现代大学的某些弊病,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做了不少努力,如蔡元培领导下的北大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其理念,这两句话出自《史记》、《中庸》;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用易大传》等。他们所倡导的学术自由、教授治校、自主办学、怀疑批判等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复兴古代书院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一种成功尝试。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书院与现代大学之间形成断层,传统文化的血脉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这对中国大学来讲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在全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移通学院正悄悄酝酿着书院文化复兴和新的崛起,不是“书院之目的,决不是复古,是为重建吾族之文化”(台湾学者张君劢)。在学校新的教学改革历史时期,“培养完整的人”就需要汲取书院文化精髓,教会学生做人处事,重视学生个体的人格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8大书院在学校的设立与使用,就是要以传统书院文化为基础,深入挖掘书院的内涵和价值,直面人生和社会问题,为“培养完整的人”提供教育、思想资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