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开启师生共同成长新航程--访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马正兵
2018-04-22 15:30:00
中国教育在线

  随着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对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依靠教育,高校又是衔接基础教育与社会职场的纽带和桥梁,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更是提出教育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这对高校如何做好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大学教育应该呈现怎样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学生如何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等问题都是需要一一解答,基于此中国教育在线记者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打造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内容采访马正兵院长,以获得对大学教育的现状、格局、内涵的深入思考。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马正兵接受采访)


  应时应景而生
  "'师生成长共同体'构想,是基于对教育理想、对新时代教育的思考而生。"马正兵谈到,"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呈现怎么样的状态,应该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这些都是学院在办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毫无疑问的要去思考这个问题,马正兵院长说学院要努力呈现这样的图景:"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学院提出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它既是一个理念,也可以形成一种组织架构,更是一种实施路径,在人才培养的格局、生态、目标上,学院把"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打造财商人生新平台"作为学院发展愿景,表达了对教育本质和理想的思考和憧憬。
  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生态。新时代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是一个泛在教育的时代,学生的学习路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在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了,学生学习受时空、物理因素的制约少了,在某种意义上老师和学生在知识、信息上的不对称减少了,学生如果真有意愿学习某些知识,其实对教师的依赖性是降低的。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下,老师依托知识传授通达学生心灵的影响降低了,加之社会节奏的加快,教师家校分离,全日制教育和其他的社会教育形态对学生的影响优势、差异性不明显了。还有,师不必贤于弟子,更何况当下知识、技术更新迭代这么快,师也不一定贤于弟子。马正兵提出,"老师的成长不仅是个人的需求,更是组织和学生的需要,这就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概念。"唤醒学生是老师的职责,刷新自己也很重要,师生成长共同体是一个载体。

(经管学院师生赴石柱县四方村社会实践考察)


  "四梁八柱",铺开学院建设之路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内涵是什么?马正兵表示,"这个概念是传统与当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它和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急结合,它包含着'学科为基,筑牢学科发展底色;学生为本,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学者为要,保持学者精神本色;学术为旨,彰显学术贡献成色'几项内容,是学院的'四梁八柱',这些内容相互关联回应,构成了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内核。
  在分科教育背景下,学科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学科发展状况决定着学院的发展水平和未来前景。但是,本科生特别是新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学生对学科的概念往往体味度和感知度都不高,只有让老师和学生形成共同体,才能相互之间产生作用,学生在老师的陪伴成长下,耳濡目染,真正感受到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知识体系的博大精深。以学生为本,一直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学院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学者为要,就要强调教师要有学者精神,学者气度,要保持教师本色。以学术为旨,就明确回答了学生在学校干什么的问题,老师传播学问,学生求学好问,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院办学水平。四项内容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学院建设。

(经管学院师生赴石柱县沙子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知行合一,培养高质量人才
  全院上下在推动"师生成长共同体"落实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围绕着以服务学生学习为中心,基于能力导向构建学生培养体系,学院确定了学生终身成长的内涵:经世致用。把"经世致用"的要求,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日常教育教学、学生学业心理辅导当中去。
  马正兵表示,"学院以两个抓手'口能言之,身能行之'为要求,要求学生做到言行一致。"古人言: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学院努力抓好学生口头表达、日常行为和实践能力培养等基本素质的养成。学院确定了人才培养规格三维度:责任公民、务实员工、创新人才。用马正兵的话说就是"达到责任公民、务实员工、创新人才三个维度,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人才。"师生成长共同体理念下,教师按照这三个维度指导学生,同时教师也要为人师表,按这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学院向教师着力倡导的"敬业乐群、务实求新、经世济民"的学者精神。
  学院在组织体系建设上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围绕着学校提出的全校学生都应具备良好的口头沟通、书面表达、方案策划、数据分析四种通用能力,学院结合商科专业核心能力,分别设置了商务沟通与谈判研究中心、商务文书写作中心、商业模式与商务策划运营研究中心、数据与商务分析研究中心四个集学生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功能性机构,开放教师集体备课室、实验实训室(工作室)、学院会议室作为师生共同探讨成长、老师教学辅导答疑、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工作坊以及校外导师培训引导、创业孵化的"创客俱乐部"。

(学院副院长钱立副教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调研)


  学生为本,构建师生伙伴关系
  师生成长共同体理念下,教师努力实现从"教学先生"向"成长伙伴"转变。为此,学院在工作方式上通过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导师制和个性化发展的先锋班、订单班来加以推进,设立有成长导师、心理导师、社团导师、科研导师、创业导师、论文导师、实践导师等等,导师指导的不同年级、专业学生形成导师组。马正兵举例说"大一新生入学后,由他们自己选导师,而不再是学院指派,这样让主动权落在学生身上。长期以来,老师就会对学生的学业、心理、人生规划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谈到课堂教育时,马正兵说"课堂教育与伙伴关系发挥的功效不一样,课堂教育做不到一对一的指导,不像伙伴关系这样,让学生潜在的改变自身,形成内在动力。"因此,学院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做好保障、监督等工作,确保方向准确,做好制度设计,来引导老师和学生成长成才。

(经管学子参加重庆市“九龙杯”挑战赛荣获特等奖)


  创新引领,迈向经管2.0时代
  创新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着关键和基础性的工作,马正兵谈到"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一是在学生培养规格的三个维度中包含创新人才这一维度,在'师生成长共同体'中,让学生们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和调研中,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院还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构建了辅导员+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的"1+1+1"协同指导模式,实现倾向性引导、专业性辅导和实践性指导的有机结合,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让老师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师生成长共同体"已经成为学院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围绕着这一理念和思想,学院构建了经济学和管理学协同发展、财务金融和商贸物流专业集群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协调发展的学院建设和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日清日新、周记周全、月结月圆、年鉴年高"的卓越管理文化。马正兵表示,"下一步,学院将在'四梁八柱'基本框架指引下,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师生成长共同体'内容,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让师生'相知经年、相伴管院',锲而不舍,共同开创经管2.0时代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美好前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