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重庆3.9万人考研增幅大 读研或成就业“避风港”
2015-12-29 09:59:00
重庆商报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6日拉开帷幕。25日,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本次考试报考人数达177万,比2015年增长7%。这是继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后,考研人数首次出现的明显反弹。而记者从重庆市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重庆参考总人数为39601人,较去年同口径增加5161人,增幅14.99%。

  有何变化?

  人数三年来首次反弹

  依照教育部25日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177万人,比2015年增长7%。这是继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后,考研人数首次出现的明显反弹。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85万,占全部报考人数的48%。报考学术学位人数为92万,占全部报考人数的52%。而在201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从176万下降至172万,到2015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

  我市今年有39601人(不含2796名推免生)报考,较去年同口径增加5161人,增幅14.99%。其中,报考学术型研究生20269人,较去年同口径增加1640人,增幅8.8%;报考专业型研究生19332人,较去年增加3521人,增幅22.27%。

  录取分数线持续走低

  然而,报名人数大幅增长并不意味着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据统计,近年来,超过七成学科的录取分数线持续走低。2011年至2015年,学术型硕士各学科门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法学等学科的录取分数线总分,均处于持续降低的趋势。除了总分外,每个学科门类的单科录取分数线也在不断下滑。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学位类)》可以看到,大约70%的学科门类单科分数线仅为30多分(满分为100)。

  为何变化?

  43%为增加就业竞争力

  专家认为,考研的“火爆”之势归结于当前经济增长承压、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年年遭遇最难就业季,薪酬待遇和自己期待的差距过大,都促使考研队伍不断壮大。”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统计表明:2015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约有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49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延续,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无从回避的挑战。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在37665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群体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而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有专家指出,从目前硕士研究生报考专业的分布情况看,前十大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占据较大比重,仅管理学和经济学就占据约70%。这也表明了很多人以考研为“跳板”的真实想法。

  声音

  考研只为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26日早上七点半左右,记者在西南政法大学考点看到,尽管天气寒冷,但已经有不少考生陆续来到考点外等候入场。

  尽管离正式开考只剩下一个小时左右时间,考生刘女士仍在抓紧时间看书复习。35岁的刘女士是公司行政人员,作为一名在职人员,此次考试,她报考的是西南政法大学。“现在竞争激烈,不充实提升自己就会掉队。”刘女士坦言,相比一些大学同学、身边的朋友,自叹不如,“好多人都考了研究生,甚至还有同学已博士后毕业,想想他们,差距真是太大了。”

  不过,对于我市某高校的男生小黄来说,报名考研是他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做出的另外一个选择。“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研究生学历已成了现在很多好单位的门槛。”小黄告诉记者,近两个月来,他陆续参加了好几场大型双选会,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都明确只招研究生,在招聘现场简历都投不出几份让他有些灰心,“如果想要找一份自己喜欢又专业相对对口的工作,继续深造读研很有必要。”

  观察

  用学费时间精力换文凭,真能换来更好职位吗?

  用学费、时间、精力换来的一纸文凭,真的能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报酬和职位吗?

  “本科毕业时赶上金融危机,找到的工作都不理想,最高薪酬也就3500元左右。后来我辞职在家备考了半年多,考到北京读研,但现在工作仍很难找。”即将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小昕认为,名校的学历与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完全画等号,而且,在北京面临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将考研当成逃避就业的避风港是不现实的。”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比起学历,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3年踏踏实实的工作经历和实际工作能力。”

  考了什么?

  与热点联系紧密四个全面进考题

  昨日上午11点30分,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结束,陆续有考生拿着统一的文具袋走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精准扶贫”、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社会热点出现在了考题中。

  “试题比较灵活,考到了‘四个全面’等一些热点问题,平时多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做起来就不难。”考生小刘说。据了解,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并提“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首次阐述“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9-24 20:53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1-24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