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南大学学生课余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2013-04-06 23:12:00

  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这天,全国唯一省级孤独症医学重点专科、西南地区唯一开展孤独症康复治疗的专业化科室——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孤独症专科,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社会实践分队的学生们。他们将和康复治疗师一起,用每分每秒的爱心和耐心,一点一滴地温暖这些特殊的孩子。

  三天的陪伴,两年的约定

  “鹏鹏,看这里,桌子上有五块不同颜色的积木,看这块积木是什么颜色?”重复三遍后,三岁的鹏鹏玩着自己的手指,眼神飘忽在四周贴着画的墙壁上,含糊地回答道:“红色。”“对啦,鹏鹏真棒。那鹏鹏把这个颜色的积木放在相同颜色的圆圈上,好不好?”“我要吃饼干了。”“先做完再吃。”“我要吃饼干了。”

  康复治疗师李老师无奈地摇摇头,在测评记录上打了一个叉。小分队成员袁苗转过身来对记者说:“三天下来,这个孩子的情况已经算好一点的了。”

  治疗孤独症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更重要的是耐心。

  参与协助认知能力训练的学生张倩告诉记者,她主要教孩子们认读简单的词组,在三天的时间里,有些词语已经重复不下上千遍了。由于孤独症孩子认知能力较低,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难以理解一个事物,于是队员们就得不断重复并比划。一节课重复近二十遍,一天六节课,三天下来一个词语就需要重复三百多遍。“说实话,有好几次都想要放弃这种枯燥乏味的重复工作,但是,看着孩子们童稚的面庞,纯真的眼神,又咬咬牙继续微笑着重复念起来”。

  为把这种爱持之以恒,学院与医院签订了一份爱的守护之约:在两年的时间里,心理学院师生会在周末及假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帮助在孤独症专科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们。

  孩子的世界渴望你懂

  在游戏治疗室,队员们发现了孤独症孩子的另一面。

  这是一间放置着各类游戏器材的房间,有落地平衡木、蹦床等。站在外面的人透过大的落地窗,能看清孩子的每一个动作。

  “孩子终究是孩子,进入游戏室,他们就好像换了个人一样。”一位护理医师告诉记者,平日里沉默的孩子,一进入游戏治疗室,常常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器材,玩耍时,常常会表现得和正常孩子一样,令人感到欣慰。

  记者看到,一个男孩从大充气球上滑了下来摔倒在地,只见他很快从地上爬起来接着去找另一个玩具。“像这种情况,一般正常的孩子都会痛哭流涕,但孤独症儿童在痛觉方面却没有很大反应,相反却对一些固定行为的改变表现得不能接受,比如在多功能训练课下课的时候,没有让他跟电脑里的猫猫说再见,他就会哭闹半个多小时,不停地在地上打滚。”

  医师们详细地介绍,队员们认真地记录,因为,爱他们,懂他们,是走近孤独症孩子的第一步。

  “我们更希望被称为老师”

  白皓是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2届毕业生,也是儿童孤独症专科里唯一的男医生。他说,最初来到这里实习是由于专业对口,可是来了才发现,整个科室居然没有一个男治疗师。“刚开始心里的确有一点儿犯嘀咕,有点儿不适应。”但是经过两个月的工作,他毅然决定留在这里。“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我有信心做好。而且孤独症儿童男孩的发病率要远高于女孩,来到这里的孩子也大多是男孩,男老师的存在对他们的治疗也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是通过心理知识来感化、教导这些孤独症的孩子们,而不是通过生理医学等方式去治疗孩子们,所以我们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教师而不是看病的医生。”白皓认真地说,“我更希望大家把这里称作是学校,而不是医院;把我们称为老师,而不是医生”。

  “我们这三天的陪伴,相对于这些孩子们将要进行的终身治疗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唤起社会各界对孤独症儿童更广泛的关注,让这些令人心疼的‘星星的孩子’不再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再那么孤独。”袁苗坚定地说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